3月6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设备分会二届三次会员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以“数智驱动冶金装备新未来”为主题,总结2022年冶金设备分会运行工作,交流钢铁企业和装备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运营方面的创新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对未来冶金设备运行工作开展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旨在加快推动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冶金设备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管理水平,推进智慧工厂建设。
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骆铁军发表讲话
骆铁军在题为《加快数智驱动 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讲话中就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和中钢协2023年工作重点进行介绍。
骆铁军认为,2022年钢铁行业运行态势总体平稳,有三个主要表现。一是钢铁需求下滑,供应相应减少;二是钢材价格下跌,效益明显下滑;三是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结构持续优化。预计2023年我国钢铁需求总体保持相对平稳,具体还需看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市场恢复情况。
骆铁军表示,围绕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两大主题,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沿着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中国钢铁正在实施史无前例的产能更新计划。简单来说,有4亿吨改造建设规模,其中已建成2亿吨,在建1亿吨,拟建1亿吨,建成后将停产4.5亿吨。这样短期内的大规模装备更新计划在世界钢铁史上都是少有的,离不开我国冶金装备领域的大力支撑。
二是中国钢铁正在引领世界钢铁绿色低碳革命,在碳排放管理、能源结构调整、氢冶金应用等方面积极行动、率先破局。
三是中国钢铁正在推行世界上最为严苛的环保标准,在技术、管理、物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世界钢铁史上要求最严、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超低排放改造征程,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四是中国钢铁工业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推进钢铁制造技术与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发展。
“2023年,钢铁行业将集中精力研究和推进产能治理与联合重组两大行业基础措施,产能置换、超低排放和极致能效三大钢铁改造工程,‘基石计划’和钢铁应用拓展计划两大产业发展计划。”骆铁军说。
在加强上下游合作,共促高质量发展方面,骆铁军提出,钢铁行业要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钢铁材料,解决材料“卡脖子”难题;装备制造行业要大胆、优先使用国内开发的先进钢铁材料,着力解决不能做和做不好的问题。装备制造业在适应钢铁行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满足冶金装备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方面的要求;钢铁行业要大胆、优先使用高质量国产装备,实现装备替代升级。
 图为骆铁军
|